top of page
CyberSaaS Logo_multiple.png

創業不只是找商機:2025 年後,懂市場,更要懂永續

  • 作家相片: gotyourpoint
    gotyourpoint
  • 3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創業

創業環境正在快速轉變。五年前,創業代表「找到爆紅商品、搶先開店」;如今,消費者的期待不再只是價格與便利,而是品牌是否值得信任、是否對社會與環境有正面影響。對於新創與中小企業而言,市場邏輯已從「短期熱度」轉向「長期信任」。而 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正是這股轉變的關鍵線索——它不只是大型企業的管理指標,更是未來創業者理解市場與建立永續競爭力的核心概念。 

 

創業環境的轉折:從流行導向到信任導向 

過去的創業成功多仰賴「跟風與速度」:誰先開出新的飲品店、誰推出熱門聯名,誰就能短期吸引人潮。然而,市場週期越來越短、顧客忠誠度越來越低,使得單靠行銷熱度的經營方式逐漸失效。 當代創業者面臨的挑戰不再只是開店,而是如何維持顧客關係、持續創造價值。這背後的關鍵有三點: 

  • 消費者意識提升:新一代消費者重視品牌理念與社會責任,願意為「理念正確」的產品付費。 

  • 數位通路飽和:社群與電商降低了曝光門檻,但也讓競爭者激增,品牌差異必須從價值層面建立。 

  • 營運成本上升:租金、人力與行銷成本攀升,迫使企業尋找能兼顧效率與永續的營運方式。 

因此,創業的思考模式必須從「賣產品」轉向「經營關係」。這也是 ESG 對中小創業者最實際的啟發——用永續的經營方法,建立可持續的顧客信任。 

 

為何不能忽略 ESG:它反映了市場的結構變化 

ESG 的本質是「長期責任」:不僅關注財務表現,也強調企業如何面對環境、社會與治理挑戰。 過去這被視為大企業的議題,因為他們需要應對投資人與政府監管;但今日的市場已徹底改變,ESG 逐漸成為各種規模企業的「競爭門票」。 

首先,消費市場的價值偏好改變。全球調查顯示,超過六成消費者願意支持注重永續的品牌。從包裝材質、產地來源到員工福利,這些看似細節的議題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購買決策。 其次,政府與金融機構正在重新分配資源。許多地方政府提供「綠色貸款」與「永續轉型補助」,以鼓勵中小企業改善能源效率與數位化治理。 最後,數位技術讓 ESG 行動可視化。從雲端報表、電子發票到顧客互動系統,創業者可以用更低成本的方式量化自身的永續努力。 

總而言之,ESG 不再是形象工程,而是經營結構的必要條件。忽視它,就等於忽略市場對「品牌信任」的基本要求。 

 

該如何從趨勢中找出機會 

面對變化的市場,許多人仍在思考「要做什麼」與「怎麼開始」。 實際上,趨勢分析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思考公式:市場需求 × 永續價值 = 長期商機。 當創業方向同時符合消費習慣與永續趨勢時,品牌更容易建立獨特定位。 

以下是 2025 年後被看好的六大創業領域,每一類都能以 ESG 為核心延伸出新商業模式: 

  • 輕飲與甜點產業:從健康飲食、在地食材到減塑包裝,都是環境永續的具體實踐。 

  • 美業與個人服務業:以天然原料、電子預約與會員制度取代傳統紙本流程,兼顧服務與治理透明度。 

  • 玩具與潮流娛樂:結合再生材質與社區公益活動,讓「快樂」與「責任」並行。 

  • 寵物照護產業:以動物友善、公益合作與回收機制強化品牌信任感。 

  • 教育與知識型創業:線上課程減少場地浪費,並推動全民終身學習。 

  • 數位服務與創意產業:遠端工作降低碳排、資料治理強化透明,天然具備 ESG 基因。 

這些產業的共通點在於:永續行為與顧客價值重疊。 當創業者把「永續」視為經營策略的一部分,而非附加口號,市場就會以長期支持作為回應。 

 

從理念到執行:如何以數位方式落實永續經營 

理解趨勢只是起點,真正的關鍵在於執行。多數創業者並非缺乏理念,而是缺乏工具與時間。 在這裡,數位化是連結 ESG 與實務經營的橋樑。 

數位工具能幫助創業者在營運過程中自然導入 ESG 思維,例如: 

  • 無紙化流程:以電子會員卡、線上表單、行動支付取代紙張,減少物料浪費。 

  • 自動化行銷:運用系統推播生日禮、回流優惠或公益活動,兼顧效率與顧客互動。 

  • 顧客資料分析:以報表呈現點數使用、回流率與消費習慣,協助經營決策。 

  • 跨店合作與在地串聯:異業共享會員點數,形成社區型永續生態圈。 

以 CyberSaaS 給優點 為例,其平台讓店家能以極低成本完成會員制度、數據分析與活動推播。 這不僅是數位轉型的工具,更是讓中小企業「以行動落實 ESG」的途徑。 透過這類系統,小店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,實際減少浪費、強化社會連結,並建立透明的管理機制,讓「永續」真正融入日常營運中。 

 

創業的未來是「價值驅動的永續經濟」 

在高速變化的時代,創業者面對的挑戰不再是「能不能開店」,而是「能不能留下來」。 市場正從追求速度轉向追求穩定,從比拼曝光轉向比拼信任。 這意味著,創業不只是商品競爭,而是一場價值觀的競爭。 

ESG 提供了一個新的競爭框架——它讓企業在追求成長的同時,仍能兼顧社會與環境的永續。 對中小企業而言,這不需要龐大的預算或制度,而是從「每一次營運決策」開始。 當你選擇減少浪費、尊重顧客、用數據誠實經營時,你就已經在實踐永續,也在為品牌累積長期信任。 

創業的起點或許是夢想,但要讓夢想成為事業,靠的不是速度,而是持續被市場信任的價值。 而這份信任,正是 ESG 所代表的真正力量。 

相關應用:

 

bottom of page